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采取线上 直播形式召开-凯发k8官方网站

全国统一电话 0724-2211070
[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采取线上 直播形式召开]
发布日期:[2021/11/22]共阅[18]次

 11月16日,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(以下简称:国际纺联)纺织机械大会在北京时间18:00召开,会议采取线上 直播形式进行。国际纺联董事会成员和历任主席、国际纺联管理委员会成员代表、纺织机械企业代表近500人参加了会议。

  国际纺联纺织机械大会是国际纺联的传统行业会议,每年由瑞士、德国和意大利纺织机械协会轮流在苏黎世、法兰克福和米兰举办。

  国际纺联主席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,中国纺联副会长徐迎新、杨兆华,中国纺联副秘书长兼外事办公室主任袁红萍、市场部主任梁鹏程、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,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,中国纺联国际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刘耀中,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刘松、秘书长丛政,中国纺联外事办公室国际组织处处长黄嵩、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高洺木等中国纺联代表参加了会议。

  国际纺联主席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发表致辞。他指出,当前,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演绎,多边主义同单边主义激烈博弈,作为高度全球化的纺织服装产业,与世界经济复苏的艰难曲折同频共振。应对外部挑战,只有践行多边主义、开展务实合作才是人间正道。国际纺联始终坚持互敬互信互利,共商共建共享,在推动全球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中持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。

  第一,坚持和衷共济、聚焦发展,维护安全稳定的全球纺织供应链。国际纺联优化形势研判,分享最佳实践,促进不同区域间、行业上下游互动,加强政策和标准的衔接。第二,坚持普惠包容、绿色永续,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。国际纺联不断提升行业发展的有效性、公平性、平衡性、协调性,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。第三,坚持创新驱动、开放共赢,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。国际纺联秉持正确义利观,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强化创新合作。

  孙瑞哲指出,国际纺联纺织机械研讨会是增进理解互信、推动创新合作的关键平台。相信本次会议必将为未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新的智慧。

 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,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。中国积极融入全球、服务全球,把世界机遇转变为了中国成就,把中国成就转变为了世界机遇。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,围绕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,新的开放与发展空间正在打开,这是共同的机遇。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与实践者,纺织服装行业需要开启新的探索

  随后,孙瑞哲围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实践,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。2020年,受疫情影响,世界纺织品出口前10国家(地区)中仅中国与越南实现了正增长,中国增长幅度达29%,为世界抗疫做出了贡献。今年以来,中国纺织工业保持了平稳运行,纺织机械行业对产业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。2021年1-9月,中国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为61.55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25%。其中纺织机械进口26.47亿美元,同比增长29.15%;出口35.08亿美元,同比增长5.25%。

  孙瑞哲指出,当前,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,增长缺乏长久动力;开放共识有所弱化,贸易区域化成为新特征;数字经济深度渗透,深刻改变全球产业格局;绿色转型全面加速,重塑产业竞争优势与规则。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环境呈现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

  孙瑞哲介绍,在此形势下,中国纺织工业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和新实践。首先是开放化,广泛深入的全球合作。中国纺织工业持续优化国内外产能布局,整合利用全球优质资源,推动全球纺织产业链价值链的升级。其次是敏捷化,数据驱动的柔性制造。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,正形成供需精准匹配、资源高效链接、要素互通互联的柔性制造体系。第三,生态化,协同高效的平台经济。以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为支撑,大中小融通,产供销协同,多要素集聚的产业体系加速形成。第四,体系化,全产品周期的绿色转型。从材料、用能、制造到回收,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加速形成。第五,规范化,以机制创新赋能产业创新。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机制更加成熟,纺织行业创新日趋活跃。

  当前,中国正加快构建“双循环”的新发展格局。新格局下,行业也确立了“十四五”时期的新发展定位,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、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、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。未来行业将打造更加开放的合作体系、更高质量的创新体系、更有效率的制造体系、更加绿色的产业体系。

  最后,孙瑞哲用“良时正可用,行矣莫徒然”的诗句结尾,呼吁全球纺织行业加强合作,创造更美好的明天。

  印度尼西亚纺织企业代表ms. tjokrosaputro michelle(丹丽丽斯纺织dan liris)预计2021年印尼纺织服装行业的全年运行会实现正向发展。他表示,尽管在今年7-8月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疫情,但目前已经在逐步恢复,开始了进一步的增长。她指出,从行业的整体运行来看,现在印尼的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许多问题,比如集装箱短缺、海运价格上涨、原材料进口受阻等,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订单积压。她提到,以往印尼从中国进口很多面料,但现在由于限电等能源因素,进口订单多被推迟,使不少服装生产商受到了影响。尽管如此,2022年印尼纺织服装行业仍将有较为乐观的增幅。

  韩国纺织企业负责人成耆鹤先生(永元集团youngone)对韩国、越南、孟加拉工厂生产情况进行了介绍。他表示,永元集团在韩国出口有22%的增长,在连续五六年下降以后,今年反而有了较大增长,这是不同寻常的。成耆鹤表示,越南工厂增长非常困难,由于疫情,7月许多工厂都关闭了,10月1日开始恢复,目前还没有完全恢复,有部分订单转移到了中国和印尼。总体来说,9月份越南销售非常低,10月份依然低,11月开始恢复。他说,2021年预计包括服装和纺织品出口接近310亿美元,和2019年相比,依然会出现2.5%的下滑,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1、12月要增加出货。成耆鹤还介绍,孟加拉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,企业业绩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,预计明年还会进一步改善。

  土耳其纺织企业负责人mr. denizer mustafa(迪克塔斯纺织diktas)介绍,疫情对于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,但从去年开始大家看到了一些恢复的信号。2020年下半年有一定的恢复,2021年的市场情况也相对不错。土耳其作为欧盟第二大纺织供应国,地理上接近欧洲市场,近来土耳其的货币贬值使得土耳其产品更加便宜,进一步促进了土耳其产品的出口情况。在技术纺织领域,土耳其为纺织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。在供应链方面,土耳其受到的影响不大,进口和出口仍在进行。

  他表示,2020年土耳其在供应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,作为美国第八大纺织供应国,土耳其纺织占全球纺织的3%。美国、英国和德国是土耳其的主要市场,今年土耳其出口到西班牙的产品增加很多,达到了百分之30%。另外,在过去的18个月里,土耳其对纺织机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对针织机械、纤维机械的投资也在增加,未来数月,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。

 关税调整、原料价格上涨、物流不通畅等问题。未来,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纺织工业园,确保不再遇到供应链

  纺纱机械企业代表ms. terasa pia(卓朗-saurer)介绍,和其他行业一样,纺纱机械企业也面临着成本问题,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,目前电子、塑料材料都很短缺。terasa pia表示,一方面,从某种意义上讲,这些问题的存在,其实也是一件好事。这说明需求超过了供给。与去年相比,今年市场情况有所好转,纱锭、织机都增长了2倍;另一方面,行业也面临着原料物流方面的问题,现在市场较好,大家都感觉好似中了大奖一样,拥有很多订单,但就是没有运输能力把机器运出去。

  除了在亚洲的客户外,由于欧盟绿色新政的实施,欧洲客户的需求也正在快速发生变化,terasa pia表示,她们也在学着去理解这个新政对于机械生产商意味着什么,对于客户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
  织造机械企业代表mr. andié wissenberg(欧瑞康- oerlikon)介绍,纺织行业的前景乐观但也仍具挑战。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领域,生产着不同的产品,但他们对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相似的看法和共同的期待。在过去的几个月里,涤纶的生产有了很大恢复,增加了上百万吨的产能,未来2~4年,涤纶的产能还会不断上升。在人造纤维的领域,中国是大宗商品的投资来源。另外,孙瑞哲主席还提到了绿色转型升级,这是现在每个人都在关注的重点。目前世界上只有不到1%的纤维来源于绿色可降解材料,未来这个数字可能会有所增长。同时他也表示,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讲是最重要的,为此他们正在寻求更好的技术以便客人订货下单。

  梭织机械企业代表负责人johan verstraete(必佳乐picanol)介绍,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一季度,中国、土耳其、巴基斯坦等国家都有了较大复苏,第三季度印度也出现较大增长,再加上相关法规的出台,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前来咨询设备投资。特别是中国市场,在过去几个月,有较大的区域性投资增长,因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非常强劲,国内需求也非常大。当前各行业都面临着成本上升,必佳乐也不例外,希望市场能接受设备机械的成长上升。总体来看,未来必佳乐仍将保持健康的发展趋势。

  印染机械企业代表ms. natascha meier(桑德森力玛 - santex rimar ag)介绍,从总体形势来看,受疫情影响,目前印度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等地区仍然相当艰难。当然,通过提升产能与生产水平,中美、南美也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。从设备方面来讲,针织圆纬机方面出现较大增长,比如说涤纶的面料需求量在加大,毛纺方面,美国的订单在逐步恢复。她表示,对企业而言,最大的挑战还是纺织机械及配件成本在不断增加,大家的承受能力之间是存在着差距的。按照现有产能,加之疫情带来的挑战,企业的业务发展速度在减缓。不过,她对于2022年仍然充满信心,前景可期。

 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介绍,中国的纺织机械产业链完整,品种多、门类广。中国纺织机械产品销售额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5%,2020年规模以上纺机企业营业收入超过700亿元,出口额达45亿美元。顾平表示,2021年1-9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累计总额为61.6亿美元,同比增长14%;从2016年开始,中国的纺机出口开始实现正增长,2019年开始,出口陆续大于进口。他说,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正处于高质量阶段,产业链生产稳定持续,对于“用工、增效和提质”的挑战和需求更为迫切,对装备的连续化、自动化、绿色化要求更高。在谈到未来时,他说,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会立足于“双循环”发展,着眼于“双碳”目标,在节能减排方面开辟新的发展路径,同国内外纺机企业交流,共创未来。

  国际纺联经济学家mr. olivier zieschank发布了《国际纺联第11次新冠疫情影响调查结果》中有关纺织机械行业的情况。此次调查包括今年5月和10月大家对当时商业情况和未来预期两大类问题的回答。10月的调查结果显示,当前商业情况不如5月。对于对未来形势的判断,纺机行业内有45%的人认为好,15%的人认为不好。但是大家都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有了明显好转,鉴于从2021年开始出现订单积压,总体预计2022年的订单将有一定幅度增长。

  国际纺联总干事dr. christian schindler在对第11次新冠疫情调查结果的补充中表示,从此次问卷来看,全球纺织整体形势都得到了改善,虽然复苏并未完全达到预期,但除了东亚地区外,大部分区域情况良好。大多数地区对上游业务的预期不如对下游业务的预期好,不过下游市场有望赶上上游市场。纺织机械企业的情况也非常好,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仍然保持谨慎乐观,预计到2022年以后,通胀仍然居高不下。

  总结发言

  国际纺联主席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总结发言中表示,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凝聚共识、推动务实合作、传递信心和正能量,聚焦全球纺织业可持续发展。他认为今天的会议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。会议内容丰富,发言嘉宾公开分享了他们对前进道路的看法,同时对缺乏明确性或需要进一步阐述的议题表达了关切。

  孙瑞哲指出,一直以来,国际纺联致力于在全球、区域间和国家间,与利益相关方开展广泛的协调,确保最大程度的包容。他说,多年来,作为朋友和凯发k8娱乐app的合作伙伴,纺织机械制造商见证并参与了纺织行业的发展。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纺织行业的发展,实现合作共赢。让大家共同努力,成为全球纺织服装大家庭团结与繁荣的推动者和贡献者。


相关关键词:
  • 【 字体: 】
  • 【】
  • 【】
  • 【】
  • 【】
网站地图